首页 > 服务专区 > 会员服务 > 资讯服务 > 产业发展资讯 > 第229期

全球或遭遇一场意外的货币战争

  • 来源:
  • 2015-03-06

在全球金融危机谢幕六年半之后,无论新兴国家还是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重新走上了激进的货币政策道路。仅在过去一个月内,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其他多个国家纷纷降息,中国也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丹麦更是将官方存款利率推低至负值。

一些以政策稳定性著称的国家也采取了令人意外的措施。瑞士突然放弃瑞郎与欧元挂钩的制度,数天后新加坡也出人意料地调整了汇率制度。欧洲央行则启动了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即便外界警告称货币刺激政策并不足以推动经济持久增长。刺激性政策会引发金融市场上的过度冒险行为,最终将威胁经济的稳定和繁荣,2008年的危机已经印证了这一规律。

当前,美国的经济状况要远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不断重申需要“耐心”。但是,如果劳动力市场继续强劲复苏,工资上涨,美联储将难以坚持这一审慎立场。

各国央行新一轮激进动作反映出全球对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忧虑。尽管诸多国家祭出货币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产出仍然远低于潜能。通缩阴霾缠身的欧元区和日本还要面对需求疲软、巨额债务负担的挑战。由于预期价格将走低,家庭推迟了消费开支,企业则延后投资,令经济坠入下行通道。

如果需求疲软与巨额债务是困扰全球经济的唯一因素,那么各国的刺激政策确实可以“药到病除”,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各国远没有解决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障碍,央行也无法单枪匹马来化解症结。

首先,央行无法完成结构性任务,例如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就业市场或是进行有利于增长的财政预算改革,而这些都是驱动经济强劲增长的必要元素。此外,央行也无法解决需求失衡的状况,家庭、企业、政府的消费能力与支出意愿之间仍然存在鸿沟。此外,央行也无法解决巨额债务负担问题。

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通货膨胀率和金融稳定性方面,货币政策工具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各国央行被迫走上一条并不理想的政策道路,即便自己的举动会引爆一场零和结局的货币战争,央行也愿意冒更大的风险。除了美联储,其他国家央行都在担忧本国货币走高会降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积极削弱本国货币。

当然,并非所有货币可以在同一时间相比其他币种贬值,但是这一轮货币贬值浪潮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有两大前提得以存在。首先,美国愿意继续容忍美元汇率大幅走高。但是,鉴于美国公司对美元走高的抱怨声音,加之贸易平衡状况趋于恶化,无法保证这一前提条件会持续下去。其次,金融市场愿意承担风险是货币广泛贬值的另一前提。不过,无论如何各国央行最终还是会回归常态。